
“氨氮超标”已成为水处理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污水很容易氨氮超标? 当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存在大量氨氮,因此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是环保工作者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什么是氨氮? 概念:氨氮是指水中的游离氨(NH3)和铵。离子形式的氮 (NH4+)。 来源: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方式主要包括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自然来源和过程主要包括降水、扬尘、非城市径流和生物固氮等。人类活动也是水环境中氮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未经处理或处理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各种渗滤液和地表径流等。 人工合成 化肥是水体中氮养分的主要来源,大部分未被作物利用的氮化合物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带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随着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含量急剧上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含氮污染物的随意排放越来越多,造成了环境问题。氮在废水中以有机氮、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和亚硝酸盐氮(NO2--N)等多种形式存在。氨氮是主要的存在形式之一。废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和电离铵形式存在的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焦化和合成氨等工业废水以及农田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排水等 氨氮污染源多,排放量大,排放浓度变化大。 氨氮超标的原因有哪些? 1、水力停留时间控制不好 2、供气量不足,或硝化菌不足 3、工艺设计设施规模太小,加工负荷太小 4、养分配比不符合设计标准,需增设养分投加系统 5、曝气系统系统设计不符合规范 6、硝化反应不控制pH值、温度、溶氧、C/N比等条件 氨氮超标会有什么危害? (1)由于NH4+-N的氧化,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会降低,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水质下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废水中所含的有机氮会转化为NH4+-N,这是一种具有强还原力的无机氮,进一步转化为NO2--N和NO3--N。根据生化反应测定关系,1g NH4+-N氧化成NO2--N耗氧3.43g,氧化成NO3--N耗氧4.57g。 (2)水中含氮量过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由于氮的存在,光合微生物(主要是藻类)的数量增加,即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导致:堵塞过滤器,缩短过滤器的运行周期,从而增加用水成本治疗;阻碍水的运动;藻类代谢的终产物可以产生引起颜色和味道的化合物;蓝藻产生的毒素导致牲畜受损、鱼类死亡;由于藻类腐烂导致水体缺氧。 氨氮超标怎么办?治疗方法有哪些? ① 传统生物反硝化法 传统的生物反硝化技术是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和同化来完成的。传统的生物反硝化工艺成熟,反硝化效果更好。但存在工艺流程长、占地大、需外加碳源频繁、能耗高、成本高等缺点。 ② 氨汽提法 包括汽提法和空气汽提法[2~4],其机理是将废水调成碱性,然后通入空气或蒸汽进入汽提塔,通过气液接触汽提塔中的游离氨。废水。该方法工艺简单、效果稳定、适用性强、投资少。但能耗大,存在二次污染。 ③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实际上是利用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各向同性离子相互作用。随后发生交换反应(NH4+),使废水中的NH4+牢固地吸附在离子交换器表面,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离子交换法虽然在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树脂用量大,再生困难,运行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 ④ 断点氯化法 断点氯化法是加入过量的氯气或次氯酸钠,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成氮气的化学反硝化工艺。该法处理效率可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但运行成本高,副产氯胺和氯化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 ⑤ 氧化法 使用强氧化剂(氨氮去除剂)是目前降解氨氮非常快速有效的方法。由于药剂的强氧化性,只能添加到出水口的末端。该方法对现场工艺要求低(只需搅拌或曝气),特别适用于氨氮含量较低的废水。 “④断点氯化法”也是一种氧化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