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DO)是水质检测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影响水体生态和工业安全。迈德施科技为您详解溶解氧分析仪的三大测量原理(荧光法、电化学法、极谱法),帮助用户科学选择仪器并理解数据来源。 溶解氧分析仪的3大测量原理 1. 荧光法(光学法) 原理: 传感器表面覆盖荧光物质,蓝光照射时激发荧光,氧气分子会淬灭荧光信号。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寿命衰减程度计算溶解氧浓度。 优势: 无需电解液,维护量低 抗水流干扰,适合污水环境 响应速度快(通常<30秒) 2. 电化学法(膜电极法) 原理: 氧气透过选择性薄膜进入电极,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O₂+4e⁻→2O²⁻),产生电流信号,电流大小与氧浓度成正比。 优势: 成本较低,适合长期定点监测 技术成熟,数据稳定性高 3. 极谱法(Clark电极法) 原理: 与电化学法类似,但需施加极化电压,通过测量扩散电流确定氧含量。需定期更换电解液和膜组件。 适用场景: 实验室高精度检测或特殊水质(如高盐度水体) 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温度补偿:溶解氧饱和度随温度变化,需内置温度传感器自动校正 盐度校准:海水或高盐废水需输入盐度系数 流速要求:电化学法需保持一定流速(建议>0.3m/s) 常见问题解答 Q1:荧光法和电化学法哪个更耐用? 荧光法传感器寿命通常2-5年,电化学法阴极需1-2年更换,但具体取决于使用频率和水质。 Q2:测量时出现数据波动怎么办? 检查膜头是否污染(电化学法) 确认传感器是否充分接触水体(避免气泡附着) 排除周边强电磁干扰 Q3:如何验证仪器准确性? 可采用碘量法(GB11913-89标准)进行实验室对比,或使用标准饱和溶氧液校准。 选择溶解氧分析仪时,需根据水质特点(如浊度、COD值)、预算及维护能力综合考量。迈德施科技提供多原理溶解氧检测方案,如需获取技术参数或应用案例,欢迎访问官网或联系工程师。
本文连接: http://www.andanjianceyi.com/newss-3290.html
|